•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江苏高校

新华日报对话省党代表、常州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双一流”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时间:2016年11月17日 信息来源:常州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高端访谈


2013年,中共常州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常州大学正式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这与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学科导向目标、与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合拍契合,是对国家“双一流”建设目标的理念具体化,也是对省政府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的具体化。近年来,常州大学着力打好“地方牌”和“行业牌”,准确把握地方性大学建设新使命,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保障,积极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全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与高水平团队建设,学科建设水平和内涵发展得到持续提升,在ESI 全球前1%学科排名及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均取得重大突破。近日,常州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接受本栏目专访,在如何做科研和如何育人才方面发表独到见解。


核心观点:


回归梦想,让有效科研支撑学校办学水平


主持人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杂志发布最新一期Nature Index (自然指数)排名,常州大学在内地高校排名第45 位,在江苏省内紧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位列第5 位,继续保持内地高校前50 强、江苏高校前10 强的良好态势。创造成绩难,守住成绩更难,常州大学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背后都有哪些创新举措?体现了什么科研理念?


浦玉忠 由于机制和历史原因,高校长期以来科技成果的价值主要以各个数量指标体系为准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有效性。“双一流”建设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评价体系。“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有效科研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一是有效于学科建设维度,基础研究要有利于学科水平的提升;二是有效于社会需求维度,应用型研究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是有效于人才培养维度,教学出题目,科研作文章,成果进课堂。教学和学科建设提出问题,科研来解决,科研成果和发明进课堂,最终还是服务于育人;四是有效于人才成长维度,通过制度的驱动和控制,建立符合科研最终价值的评价指标,使科研助推人才成长。


近年来,常州大学坚持以市场、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按照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有利于学科与专业建设,有利于团队之间协作和人才培养来推动“有效科研”的实施。为了提高科研的“有效性”,常州大学积极推行产学研合作共赢,促使校企无缝对接,全面提供技术需求传递、成果宣传与转化、科技对接活动策划、教师与企业合作监管等各类管理和服务。同时,为了让科研“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学校启动了“产学研111 工程”,选派100 名素质好、业务精的博士、教授到乡镇、企业挂职;建立100 家产学研合作基地;培育10 家特大型企业为长期紧密合作伙伴。


随着“有效科研”战略的实施,常州大学在校企联合研究平台建设和创新成果方面成果颇丰。常州大学与江苏卡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苏常大有机化学研究所深度研发与合作,已在全国建立了12个收购点,每年可控“地沟油”并转化生产近30万吨。


核心观点:


回归初心,让精准施教助力学生成才


主持人 常州大学在人才的多元化供给和精准化供给这两方面是如何兼顾的?


浦玉忠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在大众化阶段如何按照学生个性发展实施人才培养,这些年学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配置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营造优良学习环境,为石化行业和地方经济培养了大批优异的创新人才。教育部党组书记、 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校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常州大学充分尊重教育的本分初心,紧扣人才培养这一基本点,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精准施教。


2012 年常州大学在江苏省地方高校中率先成立本科生拔尖人才培养特区,并在常州籍世界著名科学家华罗庚先生家属支持下,冠名为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华罗庚学院在重视传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情商的培养。学校积极推进全面的教学改革,构建五位一体的“跟进式”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才路径和全面发展。


最近,学校通过全面推行精准帮教、精准帮学、精准帮创,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精准帮教,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教、督导评教等多种形式对任课教师教学状况进行测评,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反馈到教师本人,及时进行教学改进;精准帮学,依托学生学业能力达成度平台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达到对学业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通过制定精准帮学的个性化方案,促使这部分学生跟上学业进度;精准帮创,以“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为龙头,每年开展科技学术节等数十项活动,激发不同层次、各具特长学生的创新创业源动力。学校还建成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验室,采用“创新创业基金+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实验室”工作模式,实现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跟进培育和协同创新。


核心观点:


立德树人,让教育跟进重构新型师生关系


主持人 去年10 月,您作为常州大学校长在华罗庚学院当起了班主任,引得多家媒体关注。您曾说“我不能一直板着面孔,那样学生不接受”,那么,您当时的出发点和想法是什么?如今,您作为常州大学的书记,还会继续做班主任吗?


浦玉忠 当然会。学校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教学决定生存,离开教学,校长不是校长、教授不是教授、大学不是大学,学校就没有了。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根本任务是要培育一流人才。“互联网+教育”的新常态必将催生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这种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及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使命的顺利实现,承载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双主体”的关系。作为学校的决策者,通过做班主任,我们会知道95 后学生是怎么想的,兴趣点在哪里,才能使决策更合理、更科学、更准确。其次,通过我做班主任也是给老师传递一个信号,让更多的中层干部去做班主任,人人都关心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强调以学生为本的具体体现。


主持人 您首创的“跟进式”教育,在国内学界引起很大反响。请问新形势下,“跟进式”教育有怎样新体现?


浦玉忠 “跟进式”教育理念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走到哪里,我们的教育管理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前些年,很多学生喜欢动漫,我们就用动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润物细无声。如今,移动互联和社交新媒体走进校园,线上渠道成为课堂的一部分,“跟进式”教育理念和工作载体也在不断发展和拓展,老师要努力成为学生“朋友圈”里的熟人,为学生成长故事“转发”,为学生的学业进步“点赞”,为学生的情感困惑“评论”,也为学生的“吐槽”引导。社交媒体的“魔力”在于它给传统师生关系搭了座“桥”: 老师的形象更加立体了,朋友化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最近武书连2016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常州大学排名第172 位,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以教育跟进、教学跟进、管理跟进、服务跟进和活动跟进五位一体的“跟进式”人才培养体系,其核心就是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哪里,人才培养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教育跟进,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进行跟进,进课堂、进生活、进头脑,解决价值观的塑造问题;教学跟进,即通过第一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跟进,是以学生培养为核心,相关管理部门协调跟进,形成合力,为育人实效的提升提供多方保障;服务跟进,即积极跟进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生活需求,切实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活动跟进,是通过第二课堂、实践实训教学环节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跟进式”育人体系回归的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初心就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跟进式”育人体系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公民关系构建具有很强的教育、引导、示范、熏陶的作用。 “跟进式”育人体系就是要回归读书办教育的常识,回归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初心和本分,回归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梦想,其本质上就是把人才培养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本栏目主持人 张艾情 曾 智


人物简介


浦玉忠,男,1962年3月生,江苏大丰人,教授,常州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常州市第十二届市委委员。曾获“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管理工作,首创的“跟进式教育”理论与实践,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广泛报道。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研究专项等,在《中国高等教育》《南京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理论专著多部。相关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优秀理论成果奖”等。


新华日报原文地址:http://xh.xhby.net/mp3/pc/c/201611/17/c239266.html (编辑:包海霞)

上一篇:常州大学召开“创一流人才队伍”工作推进会
下一篇:澳门科技大学校监顾问许敖敖一行访问我校
(作者:佚名 编辑:常州大学)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